2007年12月15日 星期六

符咒的起源


符咒的起源
學符籙者須知三清道祖的由來:所謂三清道祖為玉清元始天尊,上清靈寶天尊,太清道德天尊之合稱也。元始天尊生於混沌之先,其時宇宙無形,無氣、無物,元始分真化氣,以一氣化而為三,在虛無自然的大羅天境,分化無元始、靈寶、道德三位三尊,此一氣亦稱元始祖氣,也有尊之為元始天王的。元始天尊居於玉清聖境清徵天,亦號無形天尊天寶君;靈寶天尊居於上清真境禹餘天,亦號無始天尊靈寶君;道德天尊居於太清仙境大赤天,亦號梵形天尊神寶君。三位天尊統稱三清,是道教最高之神。而每位天尊相距,各歷七千餘劫四十一億年,並各說經十二部,分為洞真、洞玄、洞神和稱三十六部尊經,而傳於後世廣度群迷。 三清化生諸天,生天、生地、生人、生萬物,以無生有,歷經龍漢、延康、上皇、赤明、開皇五劫開圖,故有太易、太初、太始、太素及太極的時空之分,整個宇宙在太易之時,只是無際的一片虛空,連氣體還沒有,元始於其時化氣分真,至太初時才開始有了氣體,道經稱為延康元年,到了太素之時才是質的始成時期,道經稱赤明之年,以上這段久遠的時空,就是大家所熟稱的無極,亦即元始一氣化三清的一段久遠時空造化過程。那時雖然已具形、氣和質,但猶未分離,故而稱之為混沌,視之不見、聽之不聞,無天無地,清濁未判,渾如無物。太易變而為一,是謂太初,以一氣化三,狀如雞卵,上氣稱為始;中氣稱為元;下氣稱為玄,是謂玄、元、始三氣,而太始復以三氣化九,是為太素。九氣隱於空虛之中,至三氣開光太極形成,輕清積陽而為天,凝宰積滯而成地,九氣列正,日月星辰,陰陽五行,人獸品物,則均受其生成,故三氣為天地之尊,九氣為萬物之根。太真科云:混沌之前,有無形象天尊,經一劫後乃有無名天尊,再經一劫,乃生元始天尊,為道之宗元,消則為氣,息則為人,非色非空,居於上境為萬天之元,居中境為萬化之根,居下境為萬帝之尊,無名可宗,強名曰道。由此可知三清道祖就是宇宙生成的本體。 道祖太上老君:相傳是太清道德天尊第十八次化身降凡,所以又稱為降生天尊;為道教各宗派共同的祖師。其實符咒是靈寶天尊所擁有,然後交給道德天尊去施法,到了商朝化生為太上老君而傳授法術於後代,將其法術分成三派分別傳給五個人(閭山派:許遜真人、天師派:張道陵真人、茅山派:):而經歷各朝代後延用至今。其次民間亦聽聞散茅法,是由鳳陽符演變而來,而東南亞所使用降頭術亦是鳳陽符所演伸出,而鳳陽符是由梨山老母傳給韓麗花而傳於後代。 中國自黃帝開始,即有符咒的記載,得玄女授符籙,以戰勝蚩尤,所以符咒延留至今,已有五千年的悠久的歷史文化生命傳承,我們現代人不能以迷信的理由,而加以鄙視。所以當我們了解符咒的由來是具有歷史典故及使用方法,就不必再害怕。

2007年11月13日 星期二

符與咒


符與咒即符咒,符咒是分開而又是一體,符是畫符是無形界之文書,咒是唸咒語是無形界之旨意,口頭上的命令與執行,又可言符是體咒是用,故有符無咒是不能靈驗,有咒而無符是不能相契合,所以符與咒是分為二但又是一體的,符是名詞又言符文,其動詞叫書符或畫符,其價值是與靈界或謂之無形界,又可言靈異世界溝通之信物,謂之有形界與無形界溝通之文書,互相符合相通的意思!咒是名詞又言謂之咒語,咒言,其動詞又可謂之唸咒,其價值是賦予符靈驗,貫通,命令之執行,助符產生效力的點訣真言!符文是書畫在紙上的文字標誌,用眼睛看得到的此叫有形符,又有用指訣所化或用香書寫此叫無形符,是看不見的,此二種都是與靈界溝通之規範!如上之所述即是符法,是對妖魔鬼怪的柔性溝通與剛性壓制,因此需要藉天界神界或超靈力的權威,所以幾乎每道符上總要以奉勒令或勒令或奉某某勒令,加在符頭之上,以求~符驅天下無運鬼,法治人間不正神~致使可以招百福,掃千災,就苦渡人!!!符與咒各有不同,各有變化,可謂之變化萬千高深莫測,惟有一種一定相同的咒語,就是咒語結尾必有(急急如律令)此語是用以號招,壓制鬼神,也就是趕快照規律遵命令.但往往有無道鬼怪,不正之神,刁鑽難測,不遵規律命令,故要有吒令,即奉勒令或勒令,某某勒令,此勒令是奉某某位權高法高神鬼皆驚之天仙神聖之命令!咒語有分一段四字,有多到至百字,但各有其所用,因為無形界之鬼神本來是難測,故要因時適宜誦咒,又活訣變通而用如此才能萬應萬靈!

2007年10月22日 星期一

論五術與法術




五術簡單的說就是包含了(山, 醫,命,卜,相),山:既是指陰陽兩宅的格局好壞。醫:就是中醫診斷下藥。命:指的有八字,斗數等一切算命的方式。卜:有金錢卦、籤卦、米卦、易數等簡單的說就是卜卦。相:既手相,面相,體相,痣相,骨相等一切的相法。 法術與符籙:則是 一切在五術上無法解決的問題, 可藉此以強硬的方式 來解決 。 總歸 一 句 :在本人認為五術與法術 是一體兩面 的,只是分為文科和 武科而已!五術山˙醫˙命˙卜˙相的基本根源是從五太變化出來的˙而且從五太變化出來的不只是山˙醫˙命˙卜˙相而已˙五術是五行學說的皮毛而已˙以前的人叫它五皮˙五行真正的學術並不是在五術而已˙其實真正的學術˙天地萬物攏有用著˙所以它的發源(玄)就是變化所以叫做玄學˙但是其實真正的是叫做五行學說˙
五術是統計學˙需要去追蹤˙思考˙研究和摸索的看有沒有應驗˙有沒有改善˙然後統計˙紀錄和時間的印證˙五術是隨於時代的變化˙隨於地方的變化˙隨於人的境界在變化所以叫做玄而又玄˙變化無窮無盡是屬於變化˙所以五術是離不開五行生剋˙陰陽變化˙數理(字)運用˙和力量問題˙每一種學術都是離不開就對了˙所以隨時隨地因人˙因物˙因地˙因時而立˙所以在五術內面每一部份都是非常的重要˙
像五術內面講究的就是平均中和˙就是平衡點˙像八字那過偏或是過枯就失去了中和之到那就變了˙有時候是不好的˙像在四柱八字推命學的學術理論叫作子平法˙子平就是平均的意思˙所以中國人的理念就是中庸 之道˙保持平均中和才不會負擔˙該進則進˙該退則退˙
五術和法術其實是一體的不能分開的˙五術是文科˙法術是武科˙文武合一也可以說陰陽合一˙
法˙乃是心法是內心之法注重於心˙劍則是心˙心則是劍˙因為外形沒從外修也不行˙所以外修內持˙但是真正重要的就是內心˙所以法是心法˙法是在於精不在於多˙但是學心法比較困難˙因為你就是你我就是我˙因為你的心有時候可能跟我的心不是一致的˙所以叫做心法˙道即是心˙心即是道˙心到意即到˙意到神即到˙所以心法是由心開發出來的˙不過真正實際上要達到高峰是比五術更加困難˙
心法最重要的就是心靈的修為最重要˙所以學法之人心態要真自然因為這就是自然學˙法是由心所生˙由心所發所以是無所不在的˙但是心法最重要˙不是像外面一般風俗民情所傳說的那種法˙法是在於無形˙不是在於有形˙如果那發現有形的那是魔術˙技術˙因為真正的靈法是再於無形不再於有形˙我們的靈力是發自於內心之心的玄關之內˙所以我們是借重無形界˙替無形界執行事情˙借重無形界最主要就是愛和無形界合一˙當然這個法這是外在的但是裡面我們要內修˙因為法它真正的功力不是在那邊比手畫腳˙還是要我們的內再配合˙所以心法最重要因為靈力是靠我們的內修外持˙在這個法裡面雖然是借重無形界的意旨沒有錯˙只不過這個借重無形界我們個人也要自己有一種潛修˙潛練˙才有辦法真正搭配到天衣無縫這個靈力才會跑出來˙所以心法最重要˙要發自於內心˙心靈要合一˙動法時心態要自然˙專注思想˙堅定信念˙要有堅定的意志力不可分心˙因為如果分心的話我們的意志力分散那就沒辦法了˙而且不可以心存懷疑˙那無的話法的靈驗度會失效˙



五術與法術,可說是一體而又分兩派,如五術是謂之占驗派,如地理師、星相家、命相家、陰陽家,他們的職務是知天地之變化,識人之禍福、明事之吉凶、驅吉避兇,煉天人相應。 法術是謂之符籙派,如法師、巫師、道士、他們的職務是:修齋建醮、敬天祀神,用符籙治病驅邪,以妙法制服妖魔,藉符籙以通天神感地祇,煉人神互通,此是符籙派既法師或道士之職。 而分文武科:文科是用文來解決,以山來言,陽宅錯了要改陽宅,如神位錯就改神位,門路錯就改門路,又如陰宅(墳墓)錯既往陰宅下手,如運氣不好就守,這叫文,也就是不硬性來執行。那法術就不同了,不管陰陽宅二地之地場如何,不管本身之運如何,不管本身的病或是有神鬼作祟,一律用符來制之,此叫硬,也就是武,又如動用七星劍,法繩,五寶,斬殺,法指,步罡踏斗,制法押送等等,這都是要動武的,此即是武科,但法術又分剛與柔,這就需法者本身的修養與經驗而定了。也就是說五術與法術分為診斷與下藥,五術是診斷而法術為下藥,如只明五術而不懂法術,那知道事情無法解決,跟不知道還不是一樣,又如只知法術而不懂五術,不知事出何因只會以符制化,那事情將無法徹底解決跟改善, 所以我認為要先明五術之理,而後懂法術之道,這才能運用自如,百發百中。